近年来,我国的麻疹和风疹一直处于低水平流行。不过还是提醒大家,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大牛配资,持续加强疫苗接种和防控措施。
有一种疫苗
有“一苗防三病”的神奇功能
它就是
麻腮风疫苗
(麻疹-流行性腮腺炎-风疹联合减毒活疫苗)
大家要注意
麻疹、流行性腮腺炎、风疹
看似是小病,实则“暗藏危机”
👇
麻疹:“高烧红疹”只是表象
展开剩余88%麻疹可能会引起肺炎、心肌炎、喉炎、中耳炎、脑炎等并发症。
其中肺炎为最常见的并发症,5岁以下婴幼儿和儿童多见,是引起患儿死亡的主要原因。
孕妇、营养不良的儿童、严重免疫缺陷者罹患麻疹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。
流行性腮腺炎:不是“脸肿”那么简单
流行性腮腺炎可引起脑炎、睾丸炎、胰腺炎、卵巢炎等并发症。
风疹:“温柔”背后的致命风险
儿童感染后以轻症为主,但可能引发肺炎、脑膜炎等并发症。
孕妇若早期感染,可引起胎儿感染,造成发育迟滞和胎儿畸形等严重后果,导致出生缺陷。
麻腮风“避险秘籍”:接种疫苗
01
接种程序
第一针:8月龄(筑起基础免疫墙)大牛配资
第二针:18月龄(加固防御,抗体水平飙升)
第一针:8月龄(筑起基础免疫墙)
第二针:18月龄(加固防御,抗体水平飙升)
补种提醒:漏种儿童需尽早补足2剂,间隔≥28天。
02
接种禁忌人群
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,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。
患急性疾病、严重慢性疾病、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。
妊娠期妇女。
免疫缺陷、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。
患脑病、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。
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,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。
患急性疾病、严重慢性疾病、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。
妊娠期妇女。
免疫缺陷、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。
患脑病、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。
03
接种注意事项
以下情况者慎用: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、患慢性疾病者、有癫痫史者、过敏体质者、哺乳期妇女。
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。
注射免疫球蛋白者,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,以免影响免疫效果。
使用其他减毒活疫苗与接种本疫苗应至少间隔1个月,但麻腮风疫苗与风疹减毒活疫苗可同时接种。
育龄妇女注射本疫苗后,应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。
以下情况者慎用:家族和个人有惊厥史者、患慢性疾病者、有癫痫史者、过敏体质者、哺乳期妇女。
接受注射者在注射后应在现场观察至少30分钟。
注射免疫球蛋白者,应至少间隔3个月以上接种本疫苗,以免影响免疫效果。
使用其他减毒活疫苗与接种本疫苗应至少间隔1个月,但麻腮风疫苗与风疹减毒活疫苗可同时接种。
育龄妇女注射本疫苗后,应至少3个月内避免怀孕。
大家最关心的6个问题
速看权威解答
👇
Q1:听说麻腮风疫苗不良反应大,能不打吗?
不接种的风险远大于接种反应!常见不良反应为发热、接种部位局部红肿、皮疹等,通常短期内可自愈。严重不良反应极为罕见。
Q2:麻腮风疫苗为什么必须要打两针?
科学研究表明:第一针保护率约90%,第二针可达95%以上,且抗体维持更持久!
Q3:孩子鸡蛋过敏,能打麻腮风疫苗吗?
现行麻腮风疫苗里的鸡蛋蛋白含量极低或者没有,鸡蛋过敏的孩子也可以接种麻腮风疫苗。
Q4:打麻腮风疫苗后发烧怎么办?
体温<38.5℃:多喝水、物理降温;
体温≥38.5℃:服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;
持续高热或精神差,及时就医。
体温<38.5℃:多喝水、物理降温;
体温≥38.5℃:服用退烧药(如对乙酰氨基酚);
持续高热或精神差,及时就医。
Q5:打过麻疹疫苗,还需要打麻腮风疫苗吗?
2019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
2019年10月1日及以后出生的儿童
需完成2剂麻腮风疫苗。如没有完成2剂,需补齐。
2019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
2019年9月30日出生的儿童
至少需要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、1剂含风疹成分疫苗、1剂含腮腺炎成分疫苗。如缺其中任何一针,可直接补齐2剂麻腮风疫苗。
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以前出生、未满18岁的人群
2007年扩大免疫规划以前出生、未满18岁的人群
如没有完成2剂含麻疹成分疫苗,需补齐。
Q6:备孕的女性可以打麻腮风疫苗吗?
建议育龄女性孕前检测风疹抗体大牛配资,阴性者接种后3个月再怀孕。
发布于:北京市智赢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